关注【货捕头】微信公众号,用手机逛批发市场。
近日来,买房“号子费”的事件继续发酵,社会舆论哗然,民众反应巨大,政府即将介入,或采用强制摇号的措施,应对“号子费”之弊端。本次事件让笔者联想起几个月前舆论同样沸沸扬扬的LOFT公寓的“福利分房”事件。同样的热销境遇,所不同的是,一个是采取变相提价,另一个却是选择远低于市场价对商户进行内部认购,可谓是截然相反,其中的差异值得玩味:
◎开发商思维 VS 运营商思维
我们都知道,一个中等规模的传统地产项目从产品规划到完成销售,一般在5年左右,销售总额扣除土地成本、贷款成本、人员成本等,理论上就是整个项目的总盈利,因此,这期间追求利润最大化自然成为开发商最重要的任务,房子销售完毕,开发商的使命就此结束。
而对于意法这样一个专业市场运营商背景的企业来说,公寓和档口的租售只是一个流量的入口,甄选出优质的商户,犒赏品牌忠实拥趸,搭建一个繁荣的市场,才是最终的目的。好比格力与阿里的区别,前者追求产品利润,后者注重对电商的孵化。这就是开发商(制造商)思维和运营商(平台)思维的本质差异。
◎资金审核 VS 资质审核
说到底,在销售过程中,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环节——验资,所不同的是,开发商思维下,验资验的是是否具备购房资格,付款方式的可执行性和资金到位周期,而运营商层面则需要验的是经营户自身的经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无论是去年的LOFT 公寓、服装设计工作室,还是近期启动的意法服装面辅料档口,均对经营户进行近乎严苛的专业资质审核,而在价格上,往往一个低于市场价格的“福利”价格或者低廉的初始租金上市。重将来,轻眼前,高门槛、低投入,正是基于运营商(平台)思维的独有特点。
◎运气摇号 VS 实力排号
从第一批商品房出现,每逢楼市火爆,买号摇号,总是屡见不鲜,比起见到若干个购房人通过摇号的方式,拼运气争取一个心仪房源的场面,我更乐于见到面辅料档口那样,通过对经营户软硬综合实力的考验,科学、合理、公正的进行档口分配,在这里,实力+潜力,远比运气重要的多。
简略的对比,想知道两者之间还有什么差距,敬请移步展示中心现场,必能找到更多答案。